授箓的目的和意义
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张继禹
各位大师、各位箓生、各位道长:
大家下午好!箓坛安排我做一个关于授箓的目的和意义的讲座。我想,就我们道教的传承来说,主要体现在学道与修道两个方面。一方面是靠“授受”,就是我们今天举行的授箓仪式,由箓坛大师带领众箓生通过这个仪式来领悟道教的义理及其精神。另一方面就是要自己去“修”和“悟”。我们常说,“师傅领进门,修行在个人”,大家入了道门以后,要自己去修学、自己去体悟“道”的精神。这两个方面都非常重要,箓坛就是这两个方面的体现。从形式上讲,箓坛是授受、传度的场所,从意义上讲是要大家领悟大道,上午三位大师所讲《道德经》的思想与精神,就是引领我们去领悟大道的一种方法。授箓是正一派一个重大而神圣的宗教活动,在全真派与之相对应的是传戒。对于每一个正一派道士来讲,这样一个活动在我们入道、修道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。因为通过这样一个仪式,使我们先于其他人有了升仙登仙、修道得真的法梯与航船。
一、正一道的内涵与发展
授箓作为正一派重大而神圣的教务活动,作为一个正一道士,我们就首先应当了解“正一派”为什么要以“正一”为名?也就是要了解“正一”的内在含义。我们知道,道教有两大宗派,正一派从老祖天师立教开始,全真派从宋元之际的王重阳祖师开始。可能很多人会说,这只是两个道派的名称而已,也就是两个名字而已,并不一定有什么内涵。其实不然,这个名称就包含着我们所追求的意义。“全真”追求的是“真”,要“全其真”。如何“全其真”?就是要“行真功,践真行”。也就是道教所追求的“返朴成真”的“真”,也就是“道”的根本属性。那么,“正一”是什么意思?老祖天师当时立教为什么要以“正一”为名?道经告诉我们,老祖天师得到太上道祖亲授他“正一盟威之道”。也就是说“正一之道”是太上道祖亲授祖天师的,要在以信行正一演教布化。因而正一之道从老祖天师立教之时就开始了,就成为我们入道、学道、行道人的目标了。
那么,“正一”具有怎样的意义呢?《云笈七签》中说:正一者,真一为宗。也就是正一是以真一为宗本的。道经里面说“正”即“正以治邪”,正的反面就是邪,要以正的东西来克服邪的东西。“一”就是“一以统万”,《道德经》中讲“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。我们一切的根本的是“道”,开始的是“一”。所以“一”能统万,“一”的根本就是“道”。因为“一”以“道”为本,是有形的开始。就像大地万物,只要有了一粒种子,就会繁衍不息。但“一”背后有一个根本的东西,就是“惟恍惟惚”的“道”。所以“正一”就是说我们所行的道是正道,是真道,目标是正与真。南北朝时陆修静天师曾告诫他的道门弟子说:“临奉老君三师,谓之正教”,就是说正一道才是真正体现道祖精神的宗教,是一个根本的信仰,是“正信正行”的教化。
所谓正一,诚然也是针对邪伪提出的,因为在当时,老祖天师立教的时候,还有六天故气即“巫觋鬼道”流行乡里,荧惑百姓。道书上说当时是“人鬼交错,精邪遍行”。《想尔注》中也说:“悉世间常伪伎,非真道也。”因此,从引导人们信仰和社会文明发展两个方面来说,都需要一种正教来引导大家,让大家皈依正信,所以老祖天师立教,以正一为名,以真一为宗。《二十四治•序》中讲到,张天师的正一盟威之道是“伐诛邪伪,整理鬼气,统承三天,佐国育民”的正教。“伐诛邪伪”是要去除邪伪的东西,“整理鬼气”就是针对当时“巫觋鬼道”流行乡里,荧惑百姓之邪径进行整治。也就是说,正一道的信仰是从三清道祖那里来的,所以叫“统承三天”,以此来“佐国育民”,即有利于家国,有利于百姓。
对于修道人来讲,我们应该如何修行?“正一盟威”的“盟威”就是要与万神订立一个盟誓,共同来奉持这样的正教。而作为入道修道者来说,就是我们要向神明发誓,奉持正教,不履邪径,真一不二。唐代宗在一个赞张天师的赞文中说,“道心不二,是为正一。”也就是说,我们信奉道教,皈依在祖天师门下,应该是“道心不二”的。已经皈依道教的人,特别是通过授箓,成为道教的法师、大师的人,如果所做的事情不符合正道的精神,就不是“道心不二”,就违背了它的意义。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在他的《道门十规》中特别强调的是“真一不二”。“真一不二”有两个方面的含义,一方面是说,我们所奉持的道教,太上道祖的精神是真一不二的,对信仰者以及对道教文化有兴趣的人来说是一个真理性的追求。另一方面来讲,我们奉道的人应该“真一不二”,不能有邪伪的东西,应当真一不二。
道教正一道有三山符箓为其大宗,但三山都与正一之道有着非常密切的渊源关联。南北朝的陆修静天师既是上清派的第六代宗师,同是他对正一道的贡献也是非常大的,他自己的曾说自己是“祖述三张,弘衍二葛”。三张就是祖天师张道陵、嗣师张衡、系师张鲁。二葛就是葛玄与葛洪。陆修静可谓是集正一、上清、灵宝之大成的一代宗师。另外,上清派里面的潘师正宗师有一段话告诉他的弟子司马承祯说:“我自陶隐居传正一法,至汝四世矣。”陶隐居就是陶弘景,也是茅山上清的第九代宗师。所以,正一之道成为三山符箓的统一宗派。还有正一之道本来就是统承于“三天”的大道,信仰上一致性必然促进其形成为一个整体。
祖天师以太上之道立教布化,其最大的意义就是整理与整合了以往的传统信仰,作为正一道士应该明白“正一”是有其内涵的,它不只是一个名称。正一道从老祖天师得太上道祖亲授正一盟威之道开始,一直传到今天,是贯穿于整个道教教团近两千年历史的。它能生存、流传两千年,也说明“道”是真一不二的,即永恒的精神的理想的信仰追求;也是福国裕民的,即有利于大众,有利于社会,有利于国家。道祖的精神、道德经的精神,不仅是道教的,而且是整个人类的。无论是政治、经济,还是文学、艺术,甚至是现代科学,它都能给予你启迪,让你从中找到玄机,找到真理。
二、正一法箓的发展过程
正一法箓是从老祖天师就开始的,老祖天师得太上亲授正一盟威之道,其中就包括正一盟威法箓。《赤松子章历》中说,“汉代人鬼交杂”,就是因为巫觋鬼道流风严重,这里的“鬼道”就是巫道。而且是“精邪遍行”,到处出现各种邪伪的现象,如妖精、邪魅等。太上为此亲降于鹤鸣山,授祖天师《正一盟威符箓》,用它来救治人物。《道藏目录详注》中也说,太上亲授祖天师的这个秘箓是用来开教度人的。所以,传授法箓既通过授箓是要来开教度人的。以什么来开教呢?以太上道祖的精神、义理来开教。度人则自然是要实现道教的开教的目的。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在《三元传度普说》中也说,正一法箓是太上亲传与祖天师的,所降的盟威诸箓,一方面“盟誓外邪”,一方面“内正一炁”,对外要驱除邪魔歪道,对内要修行自己。《天师教戒科经》中说:“修行正身,真气来附,邪恶皆去”。我们按照正道去修行,自然就会有真气来附到自己的身上,邪恶也就离你远去,勤持于“内正一气”之功,自然得成真正。
正一法箓的传授,早的时候,老祖天师及嗣师、系师时期,曾设立二十四治,并在二十四治中取每年的三会日,即正月七日、七月七日、十月五日,为道民授诸法箓。《赤松子章历》说:此日要上章受度法箓。以正月七日名举迁赏会,七月七日名庆生中会,十月五日名建功大会。旨在消灾散祸,以祈景福,宣教正籍。由此,授受法箓便成为道教的传统。史书记载,北魏寇谦之曾在京城设箓坛为当时的魏世祖授箓。唐朝时很多文人道士,都受过箓,如李白等。宋朝时编道藏的王若钦曾经向皇帝建议,在京城建授箓院,想通过授箓院来培养道士,相当于今天的道教学院。所以,授箓的传统从老祖天师一直传到今天。
道教的箓是有其含义及功用的。在《云笈七签•秘要法诀•明正一箓》中记载:“箓者,三天妙炁,十方神仙,灵官名号,与奉道之人修行。”这里说的就是把上天的仙官、神仙的内秘与名号等不公开传的内秘的书文传授给奉道者,以方便奉道人去修行。通过授箓,我们就可以沿着这个升真的航梯,通过修行,最后成为仙宫的神仙灵官之一。因此,“箓”首先可以引导人们修行。
其二,箓可以明证道位。明证道位有两个方面,第一,《三洞修道仪》中说“授正一箓,方可以为人章醮。”就是说受完箓以后才是法师,才可以去主持斋醮活动,因此授箓很重要。为什么受完箓以后才可以去主持斋醮活动?因为受完箓以后,你才有神职神位。授箓是为了明确自己的位置,也就是有了神职之位,在主持宗教活动中通过变身,通到神仙那里,这样我们上陈表章才能上达到神明。第二,道经说“生无道位,死为下鬼”。也就是说在生的时候就应有一个道位即奉道修行的神职之位,这样死后就有了上升之路而不至于沦为下鬼。从表象上来说,授箓以后,我们就有了一个道位,在仙宫里有了一个名号、位置,通过我们的修行,最后就能成真成仙,归位到那个地方。在这个过程中,你要积功德的,你要度人济世。反之,如果不做善事,你有那个位置也没用,因为你“不正”,你奉的已经不是正教了。也就是说,这里面是有修行要求的,如果我们不去行善修行,这条路就不通。
第三,箓是如此重要、神圣,我们都想受箓,但箓是分为很多阶的,如唐朝有七阶,正一、洞神、高玄、升玄、洞玄、三洞、大洞。这在一般人看来应该是得受的品阶越高越好,但这种想法是有问题的,因为授受的品阶有规范和要求。经书中早就说,“初门不可顿受”,初入门的时候不能马上就去受箓,按照现行规定,必须要三年以后才能初授箓,受太上三五都功经箓。“若修奉有功”,才可以升授,升到“太上正一盟威经箓”,然后是“上清三洞五雷经箓”。但是必须有功,有功才可以升箓。“上古真人寻按经箓,唯受一二阶,修行便登上真。”所以授箓不在进升的高,也不在进升的快。有的人一入道门就要授箓,有的人没有功就要授到三洞五雷经箓,虽然名得到了,但是没有功行,是会适得其反的。所以经中说“不明修行之由,于身未能有益”。而其要“道在用心真”,我们修道,心要真,即真一不二,如果再加上“而又正修行”,以正的道路去修行,这样才能“契合于道”,与道合真,“其应如神也”,这样才会有神来感应。所以授箓不在快、高,而是要按规定来循序渐进,有功有行才能“更升”。
第四,受箓是要促使人“戒律情性,检束身心,止塞衍非,制断恶根,发生道业”。怎样才能做到?很多经典里面都有这样的内容,比如说,《度人经》里面有“十不”,不杀、不害、不嫉、不妒、不淫、不盗、不贪、不欲、不憎、不恨,这些都是这样的要求。《道德经》里面讲,“不自见,故明;不自是,故彰;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长。”这些都是很重要,很高的要求。另外,道经里面说,受箓也要受戒,先受三戒、五戒,再受八戒、二十七戒,我们现在是受五戒、九戒,就是让大家通过戒律捡束自己,止塞邪伪是非,制断诱发恶的根源,使我们向善的方面、契合道的方面发展。
最后,授箓还是一个促进我们学习的过程。在授箓过程中,我们要诵《道德经》、《度人经》、《三官经》,还要讲经说法。传统上授箓则还有规定,除了要有功德之外,与积学也有联系。受正一盟威箓的箓生,必须通正一部的经典。升上清五雷经箓,就要通上清部即洞真部的经典。其所授的箓与对你的要求是成正比的,就像我们现在读书一样,中学大学、硕士博士都是有要相应的学识水平要求的。因此,这也是促进我们学习的过程,有助于我们学习经典,提高宗教素养。
三、授箓的目的和意义
从以上的梳理中我们知道,通过授箓可以使奉道之人皈依真正,精进信仰,精进修行,度已度人,从现实来说也有利于道教加强自我管理,促进道风建设,提高道教素养,概而言之为。
第一,归于真正,以此来精进人生精进信仰。归于真正,从信仰来说就是皈依真正之道,也就是要“真一不二”,“道心不二”,“内正一炁要达到“真”,清静是我们修行的重要途径。只有通过清静才能达到“正”,天地才能正,人才能正。浮躁的污浊的,是不清静的东西,所以它不“正”。道祖说“清静以为天下正”。我们要皈依真,返朴才能归于真,“朴”就是要与那些异化了的东西分清楚。异化了的东西不是朴的东西,不是本质的东西。什么东西异化了我们的朴呢?是外在的名、利、钱、财、色。这些东西我们当然要用,但是不能让它们改变了我们向正道的心和原有的真性。我们要找回原来的真我,生下来的那个自己,所以要“复归婴儿”。这样才能精进信仰,提高信仰,我们要信仰、要追求的是真道、正道,而不是那个过程。我们当然有很多俗务要应付,因为人不能脱离现实社会,我们要去应酬,但是我们也要“常应常静”。
第二,精进修行,不断提高素养。授箓是给你指明与建立了一条学道修真路,这个路怎么走,要看你的修行。给你提供了一条升仙的路,但你不去修行,这条路就没用。如何修行?内功、外功都要修行。内功就是要学习自己的经典,通过经典去领悟“大道”的真理。另外,通过修行,我们的心才能静下来,精气神才能足,身体才能好,使之达到“内正一炁”,我们施出的法才能灵。外功就是要做福利社会的事业,要做善事,积功累德。我们要注意树立起道教的良好形象,形象上也可以彰显一种正气。我们说“道在心中”,但如果你什么都表现不出来,怎么来表现你心中有道?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。不仅是气质,你的外在威仪都能体现出你是否心中有道。
第三,明证道位,达到度己度人的目标。《度人经》中讲,“仙道贵生,无量度人”。授箓的目的就是奏达天庭,给我们一个神职道位。给我们这个位置是为了“为人章醮”,为人章醮也是度人,是以我们的修行、内功、经典去度化人,也就是说明证道位的目的就是要度己度人。首先度己才能度人,就是要使自己得度名列仙真,成仙得道。谁来度你呢?道祖、祖师来度你。另一方面是自己度自己。积功累德也是在自己度自己。度人也是度己,不度人就度不了己,他们是相辅相成的。积功累德,是要度人才积有功德。度人在现实社会来讲就是要帮助人、教化人,引人向善。《太上感应篇》中讲要“济人之急,救人之危,矜孤恤寡”等。度人既有精神信仰层面的也有现实社会服务的。从现实来讲,我们要特别重视道教如何来为现实社会和现实人群服务,不管是宫观,还是个人,不服务社会,你自己积不到功德也就不能得度,我们的正教也得不到弘扬。因此,必须与信众增进联系,在他们有需要的时候,通过我们的努力让他们得到帮助,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、关怀。比如我们救助一个上不起学的学子,那是多大的功德!他读完书也是要给社会做贡献的,他得到了帮助,心里就会有一种感恩,今后也会去做好事。这就是传播一个善的种子。度己度人,道教要多做服务社会的好事情。能够一下捐几百万做个工程当然是大功德,但好事情更多地是在点点滴滴中体现,在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中体现。